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阳新闻 >> 文字新闻
2016年夏玉米播种及苗期管理技术指导意见
发布时间:2016/6/3 8:43:50    信息发布人:管理员

玉米是我县主要粮食作物。在当前玉米产能过剩,种植效益降低的形势下,适度压缩种植面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搞好集成技术推广应用,对稳定玉米生产和种植收益尤为重要。玉米播种技术及苗期管理是决定夏玉米产量的关键环节,针对我县夏玉米生产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播种及苗期管理技术指导意见,提供参考指导。

一、夏玉米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种植收益降低。去年以来国家取消玉米临储收购政策,受进口玉米低廉价格冲击,粮用玉米售价低迷、种植效益下滑。二是部分品种生育期偏长。因本地光热资源紧缺,生育期偏长的品种,籽粒灌浆不充分。三是玉米铁茬播种质量差。前茬小麦收获后秸秆存量大,易造成夏玉米播种深浅不一、落籽不匀、种子裸露,缺苗断垄、出苗不整齐。四是密度不尽合理。宜密植的品种密度偏低,而一些不间苗的地块密度过高。五是重视底(种)肥、忽视追肥。部分地块不进行追肥;而一些采用地表撒施方式追肥,利用率低且易污染环境;部分地块追肥时期偏早,造成基部节间过长,易发生倒伏。六是部分农民对病虫草害重治轻防,效果较差,有的因农药使用不当出现药害。

二、调整优化玉米种植结构

按照《高阳县2016年玉米结构调整指导意见》要求,积极推进“五个调整”:一是适宜性调整;二是种养结合型调整;三是生态保护型调整;四是有保有压调整;五是围绕市场调整。要充分考虑当地自然生态条件、农业结构现状、生产发展水平等因素,因地制宜,压减籽粒玉米种植面积,缓解当前籽粒玉米供大于求的压力。以生产技术集成化、轻简化为导向,搞好夏玉米生产技术指导。以订单农业、生产加工销售产业化良性循环为导向,优化发展青贮玉米、甜糯玉米等专用玉米。努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种植收益。   

三、播种环节关键技术

(一)推广优良品种,提高供种质量。应选用适宜本地种植、稳产、高产、抗逆性强的夏播品种。粮用玉米可选种郑单958、浚单20、秀清74--9、中科11等;青贮玉米可选种豫青贮23等;糯玉米可选种京科糯2000等;甜玉米可选种甜玉2号等。种子质量要达到国家标准,实施单粒精播地块,要选用发芽率达到95%以上的精品种子。

(二)抢时早播种,抢浇出苗水。为保证夏玉米充分灌浆,必须抢时早播,上茬小麦收获后要抢时铁茬播种,力争小麦当天收获、玉米当天播种。粮用及青贮用夏玉米播种时间最迟不晚于6月20日,高产地块播种时间不晚于6月15日;甜、糯玉米根据上市需要可分期分批播种、一般不晚于7月上旬,且播期必须与普通玉米等其他品种错开20天左右。播种时墒情不足的地块,播后立即抢浇出苗水(蒙头水);甜玉米最好先洇地造墒再播种,以保证出苗齐全。

(三)实施精细机播,确保出苗均匀整齐。一是麦茬地推广带秸秆切碎、抛撒功能的联合收割机收获小麦,控制留茬高度和切碎长度,麦秸切碎长度应小于10cm,杜绝麦秸堆积。二是推广种肥一体化仿形结构的播种机,保证播种深度一致。三是提高播种作业质量,要控制播种速度,实现匀速播种;播种深度3~5cm,每穴2粒(精播1粒),亩用种量一般在2~3公斤;甜玉米及糯玉米种籽粒瘪或小,亩用种量略少,每穴落籽3~4粒,播深3厘米左右。四是合理确定行距。推广等行距种植,行距一般60厘米左右。五是覆土镇压。播种后应覆土严密,镇压强度适宜。甜玉米播后覆土严实、轻压即可,镇压强度过大影响出苗。

(四)科学配方施肥,提升肥料效率。我县夏玉米施肥总体上应遵循“保障氮肥、稳定磷肥、增施钾肥、配施微肥”的原则,搞好配方施肥。玉米亩产600公斤生产水平,中等地力建议每亩施用:14~16公斤纯氮、3~6公斤磷(P2O5)、8~10公斤钾(K2O)、硫酸锌1公斤、硫酸锰0.5公斤。施肥原则:40%的氮肥和其他肥料做种肥底施,60%氮肥留作追肥。要根据土壤养分测定结果选择肥料养分配比,播种时每亩施用30~40公斤氮、磷、钾及微量元素复合(混)肥(玉米专用肥)作底肥,全部磷、钾肥及微肥在播种时作底肥施入,播种时种子与肥料分离8厘米以上,并在播后立即抢浇出苗水,防止肥料烧苗。

(五)包衣或拌种,防控病虫害。重点防控根腐病、茎基腐病和地老虎、蝼蛄等地下害虫。推广应用多效(杀虫、杀菌、促根生长)玉米种衣剂包衣;未包衣种子,播种前应进行农药拌种处理,防虫处理可用吡虫啉、噻虫嗪药剂拌种,防病处理可用多菌灵等广谱杀菌剂拌种,病虫混发区可采取杀虫剂、杀菌剂二次拌种,注意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使用,先拌杀虫剂、再拌杀菌剂,堆闷4~6小时,及时晾干后播种。

(六)播后出苗前,化除封杀杂草。玉米播种后出苗前,选用乙草胺或乙莠合剂等苗前除草剂地表喷雾,封杀杂草。苗前、苗后喷施除草剂要严格按照说明书正确操作,以防出现药害,并做到喷药均匀,不重喷、不漏喷。

四、苗期管理技术

(一)合理确定密度,及时间苗定苗

1、合理密植。应根据品种特性、地力、水肥条件及产品用途等因素确定留苗密度。(1)粮用紧凑株型耐密品种(如郑单958)留苗密度一般掌握在4200~4500株/亩,高产地块4500~5000株/亩;粮用半紧凑型品种留苗密度3800~4200株/亩。(2)青贮品种留苗密度4500至5500株/亩。(3)甜、糯品种要适当稀植,留苗密度3000~4000株/亩。

2、及时间苗定苗。一般在4~5叶期一次完成间、定苗,注意拔除弱、小、杂株,提高群体整齐度。缺苗断垄部位两端玉米留双株。

(二)防治病虫草害,推广统防统治

1、苗期化学除草。普通粮用玉米地块,没有进行苗前封杀除草的,在玉米出苗后3~4叶期、杂草2~3叶期,可用乙•莠(乙草胺和莠去津)或烟•莠(烟嘧磺隆和莠去津)混合除草剂,对准杂草喷雾防治。注意尽量避免喷在玉米芯叶上,以防发生药害;喷施的除草剂时,严禁与有机磷杀虫剂混喷,玉米田喷施含有烟嘧磺隆成分除草剂前后一周内,不能使用有机磷农药,以免产生药害;甜、糯玉米地块苗后化除不能喷施含烟嘧磺隆成分的除草剂,可使用莠去津除草剂,对准杂草定向喷雾,避免喷到芯叶上,以防发生药害。

2、苗期病虫害防治。重点防控棉铃虫、二点委夜蛾、蓟马、灰飞虱、粘虫及粗缩病、褐斑病等。开展动态监测,及时防治。

(1)防治蓟马、灰飞虱、棉铃虫、粘虫等虫害:玉米出苗后3~5叶期,可用氧化乐果或吡虫啉等药剂对玉米田及畦埂、地头的杂草进行喷雾,实施一喷多防。

(2)防治二点委夜蛾:播后及时清除玉米植株周围麦秸、杂草等覆盖物,破坏二点委夜蛾滋生环境;玉米幼苗期顺垄撒施甲维盐或辛硫磷药剂配置的毒饵;玉米幼苗期对准玉米根茎部位喷施毒死蜱、甲维盐、毒•高氯、阿维•高氯等药剂防治均可。

(3)防治褐斑病等斑病:应提早预防,对易感品种在玉米4~5片叶期,用粉锈宁药液叶面喷雾,可预防或减轻玉米褐斑病的发生。

(三)因苗化控,预防倒伏

对高秆易倒伏品种、苗期出现旺长、种植密度高的地块,建议进行化控处理。可选用“金得乐”、“玉黄金”等化控药剂,有效控制基部节间长度及整体株高,减少倒伏发生。注意选准化控时间,过早会造成植株严重矮化、产量降低,过晚会失去化控效果。市场上供应的玉米化控剂如“金得乐”等,其适宜使用时间多在玉米7~10片展开叶时期;对甜、糯玉米地块化控应慎重,可针对有倒伏风险的品种开展试验,确定有效无害后再应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法律声明 | 关于本站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7-2018 www.gaoyang.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河北省高阳县人民政府
主办:高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方式 0312-6699604
ICP备案号: 冀ICP备05019657号-1   网站标识码:1306280002  公安机关备案号:1306280200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