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蓝天绿映红,循环经济率先行。
作为已有400多年历史的纺织大县,面对赖以生存的环境与产业的发展,高阳深知肩负的环保压力和社会责任,在抉择面前,没有迟疑没有退缩。“环境是我们生存的命根,产业是我们发展的支撑,要平衡好协调好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就必须走循环经济道路,最大限度提高资源和能源的综合利用率,实现资源能源利用最大化、工业废物利用升值化、环境污染最小化,制约纺织产业发展的污染问题才能彻底根治。”县政府县长马一蕊坚定地讲。
近年来,我县在抓好污水处理厂建设的同时,不断转变观念,创新举措,逐步向多元化发展方式转变,大力推进纺织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形成了集污水处理、中水回用、余热利用、蒸汽印染、渣灰制砖“五位一体”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2012年该示范园区被列为省“3255”循环经济示范工程。
舒筋通络,让水资源活动起来
远眺我县污水处理厂,规模庞大气势恢宏,宽阔的污水处理池连成一片,灰黑色的污水在曝气池中上下滚动,经过层层处理后的水变得清澈透明,源源不断地涌入中水调节库。“污水经处理后可以达到国家一级A标准,主要用于印染或灌溉,染出的纱色泽纯正。”污水处理厂厂长王纪代介绍,“周边近30个村庄的田地都是用咱这儿处理过的水进行灌溉的,既保护了地下水资源,又节省了农民们的灌溉成本。”
“仅在企业用电方面就能节省近一半的费用,使用再生水进行染纱,染出的纱线比普通地下水染出的色泽鲜亮,染料可节省10-15%,用水量节省20%,真正实现了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我县顺发染织厂经理王彬向笔者介绍中水回用给企业带来的实惠。
现如今,我县污水处理厂日处理生活和工业印染废水能力已达到18万吨,100余家纺织印染企业入管网,孝义河的水变清了,鱼变多了。在此基础上,今年我县将谋划实施总投资3617万元的水资源循环利用观光、科普工业旅游示范点项目,打造集“生态观光、科普教育、文化体验、特色购物、农业采摘、亲水娱乐”于一体的特色旅游名片,促进县域旅游业发展,带动城乡居民就业。
点石成金,实现废物综合利用
走进我县格瑞恩新型材料制造有限公司,机器的轰鸣声震聋欲耳,一堆堆废渣土经过搅拌、输送、压制等工序,变成一块块节能环保砖。据该企业负责人介绍,用灰渣做生产原料既节约了生产成本,又保护了土地资源,提高了企业效益。这只是我县在循环经济发展大潮中的一朵晶莹的浪花,充分体现了纺乡人民追求循环利用科学发展的智慧和力量。
“目前,我县共有燃煤锅炉236台,在热能综合利用方面,今年我们将启动投资10亿元的锅炉改造、热能综合利用项目,日烘干处理污泥能力达200吨,实现气、电、水、热、渣综合利用,项目建成后将完全替代小锅炉。”我县宏润循环经济示范项目负责人刘主任介绍说,“针对污水处理后产生的污泥,我们也设计了一套科学的循环体系,污泥经过烘干替代锅炉燃料,产生的蒸汽用于纺织印染或生活取暖,灰渣用于制造节能环保砖,该循环经济体系建成后,年可处理污泥5.8万吨,灰渣利用3.6万吨,节省原煤2万吨,节约地下水约300万吨。”
“我们始终把建设高标准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作为科学发展的核心阵地,今年,我县将谋划实施污水处理厂6万吨扩建、污水处理厂技术改造工程、再生水利用工程、锅炉改造、热能综合利用等6个项目,力争全面实现纺织产业科学、绿色、循环、可持续发展。”马县长展望着我县循环经济体系的发展前景。
据悉,我县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全部建成后,将大大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增加企业效益,节约地下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有效降低煤耗,解决大气污染,改善雾霾天气。预计入园企业年节水2100万吨,节能5.31万吨标准煤,削减COD 97.82吨、氨氮9.78吨、二氧化硫2489.29吨,城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率将达到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