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赞新时代 文声润人心(六)丨保定地区第一位共产党员王锡疆

发布时间:2023-08-03 发布机构:高阳县文广旅局
【字体: 】    打印
礼赞新时代,文声润人心。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高阳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讲解员孟彤彤。
上世纪30年代,国家有难,一批批进步青年受到党的召唤,在保定这片热土组成进步社团,用青春与鲜血铸造着觉醒的中国,播撒着革命的火种。今天我们来了解保定地区第一位共产党员——王锡疆同志。
王锡疆,字仲强,河北省高阳县利家口村人。1919年7月,王锡疆考入保定育德中学,在五四运动影响下,与安志成等进步学生组织了“文学研究会”,研读马克思主义著作,共同探讨新文化、新思潮的问题。
1920年,王锡疆以“文学研究会”的名义,在育德中学建立了书报贩卖部,暗中出售《新青年》、《共产党宣言》等革命书刊,宣传马克思主义,传播革命思想。
1921年,在邓中夏的指导下,王锡疆等人在育德中学成立社会主义青年团。同时,在保定火车站成立了“铁路工人夜校”,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
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由王锡疆起草了“社会问题研究会” 章程,在分发邮寄章程时,被反动当局截获,幸得学校师生掩护,逃往北京。
1921年冬,王锡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保定地区第一位共产党员。
1922年春,党派王锡疆回保定,领导保定社会主义青年团,并着手进行建党准备。同年5月,他与张毅先代表保定团组织出席在广州召开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成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建团元勋。同年6月,在育德中学礼堂召开全市团员大会,大会吸收学生进步社团负责人参加,会上,王锡疆传达了团代会六项决议案精神,并当选为执委会书记。
1922年底,王锡疆介绍多人入党,在育德中学建立党支部,并任党支部书记,这是中国共产党在保定地区建立的第一个党组织。
1923年,王锡疆与被称为高阳学界三杰的杨景山、王重民考入北京大学,以读书为掩护从事革命活动。
1924年,中共北方区执行委员会成立后,王锡疆协助赵世炎负责宣传工作。因才思敏捷,擅长演讲,富有鼓动性,有“宣传家”之称。
1925年,中共北方区委联合国民党各界人士,掀起一次又一次反帝斗争的浪潮,王锡疆奔赴各方,出力甚多,并与李大钊、邓中夏等中共早期领导人结下了深厚的战斗友谊,成为中共北方区委血气方刚、敢想敢干的青年革命先锋。五四运动后,全国反帝浪潮日益高涨,段祺瑞政府为缓和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先后召开“关税会议”、“修改关税税则”的诡计,中共北方区委组织多次反“关税会议”,提出“关税自主”的主张,并进行了示威游行,王锡疆每次都是走在游行队伍最前列,在11月22日游行中,王锡疆为掩护同伴被军警毒打,造成颅内损伤,经抢救无效,壮烈牺牲,年仅20岁。
这是一个年纪轻轻就干大事,年纪轻轻就流血牺牲的年代,王锡疆作为保定社会主义青年团和党组织的主要创建人,以自己短暂而又宝贵的生命,践行了党领导下的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先进性,展示出共青团不愧是中国共产党的得力助手和后备力量。而今,重温这段历史与故事,他们在那个时代绽放的青春之光,仍能启迪我们,在这片红色沃土上绽放属于这个时代的青春光芒!
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讲好家乡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