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高阳 >> 历史沿革
齐如山——京剧“梅派”背后智囊中的重要人物
发布时间:2018/6/13 11:12:30    信息发布人:管理员

河北省高阳县自古人杰地灵,素有“戏曲之乡”之称,它是北昆弋阳的发源地。这里名伶荟萃,享誉梨园,先后出现过韩世昌、侯玉山、盖叫天、田际云、齐花坦等戏曲名家。他们演技高超,独树一帜,在戏曲界有着很大的影响。而作为京剧“梅派”的创始人梅兰芳先生幕后智囊重要人物齐如山,也是一位高阳人。

齐如山,生于1875年。出身书香门第本地望族,父亲齐令辰是晚清翰林,做过李鸿藻大学士的西席,也是李石曾的先生。齐如山的兄长齐竺山曾经与蔡元培等一起留法勤工俭学,在法国开过中国豆腐公司。齐如山幼年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他广读经史,对流行于家乡的昆山腔、弋阳腔、梆子戏十分喜爱。他19岁进北京同文馆,学习德语和法语。毕业后游学西欧,学习和考察了西欧戏剧。辛亥革命后回国,担任京师大学堂和北京女子文理学院的教授。在北京同文馆学习期间,同学们常常约他去看戏,所以齐如山几乎每个星期天都泡在戏馆里。他痴迷醉心京剧,看到旧皮黄的一些历史缺点,因而产生了研究和改革京剧的兴趣。梅兰芳7岁开始学戏,9岁登台,1911年,17岁就在京华剧坛崭露头脚,在北京各界评选当时旦角演员,在公布的“菊榜”中,他只名列“探花”头衔。荣获状元的是梅的幼时同学朱幼芬,获“榜眼”的是王惠芳。但是一两年以后,梅兰芳便声名鹊起,很快有了相当叫座的能力,大有盖过武生杨小楼,泰斗谭鑫培的趋势。青年时期的梅兰芳在舞台上的地位大有倾国倾城的戏曲魅力。他和榜眼王惠芳经常合演《樊江关》,大受观众欢迎。一时有“兰惠齐芳”之誉。梅兰芳在北京各大戏园里频频亮相,很快进入到了许多文化修养很高的文人学士的视野,对梅的表演表现出浓厚兴趣,他们先是爱看爱听,进而开始研究探讨致力于戏曲改革,齐如山就是其中一个。

当时梨园界评价一个演员是不是好角儿,有六个条件,一是嗓音要好,二是要唱得好,三是要身材好,四是要身段好,五是要相貌好,六是要表情好。齐如山看了梅的演出惊为天才,认为梅兰芳嗓音圆润、身段优美、扮相俊秀、擅长做戏,既有天赋又能发挥,就像京剧泰斗谭鑫培赞美梅兰芳一样,说梅“确是一块好材料”,是其他旦角无法比及的。但是梅兰芳在唱功、舞姿、表情三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只要有人点拨,日后一定能成为一代名家,由此而产生扶植梅兰芳的动机。

1910年前后,梅兰芳和京剧前辈老生经常演出《汾河湾》。戏里演到柳迎春被调戏跑出寒窑,把门用椅子顶住,按照老规矩往椅子上一坐,背对观众一动不动了。下面的戏就是转向寒窑外的薛仁贵,观众集中精力去听那一段西皮就行。这种演出格式流传了很久,从来没有谁提出异议。这一天,舞台上又是演这出《汾河湾》,台下却坐了一位专门挑刺的观众——齐如山。这一年,30多岁的齐如山,去过两趟法国,看过不少外国戏,回国后又看了不少中国戏,就喜欢拿外国戏的长处和中国戏的短处相比较。这一回,还真让他抓住了中国戏的“戏漏儿”。齐如山认为,柳迎春始终这么纹丝不动、爱搭不理,任凭薛仁贵在寒窑外唱了半天,难道她一句话也听不进耳朵里去?接下来你怎么去开门和夫婿相认呢?有些话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他想一定要帮助这位年轻人。但他当时与梅兰芳还不相识,怎么来交流沟通呢?

于是齐如山便写了一封长信给梅兰芳,在信里详细阐明了自己的看法:“假使有一个人说他是自己分别十八年的丈夫回来了,自己不相信,叫他叙述身世,这是对他的考核。岂能对方滔滔不绝地叙说着,自己却漠不关心呢?虽说这老先生这样教的,但是损坏了剧情,戏剧是永远不允许演员在台上歇着的,何况这一段是全剧的关键,妻子听了丈夫叙述旧情,绝不会无动于衷的,如果要想成为一个大演员,非有改革之心不可。”齐如山还在信中,把他设想的动作,按照薛仁贵的唱段,逐句具体写了出来,供梅参考。

 梅兰芳接到齐如山的长信,十分高兴。一是因为齐如山是他仰慕的饱学之士,二是信中的意见切中肯綮,建议合情合理。他深深感激这位有学问的长者的垂青和指点。他对自己以前所演的《汾河湾》重新细加审视,根据齐如山的建议和设计,重新编排柳迎春的身段、表情和心理活动。十几天后,梅兰芳再次贴演《汾河湾》,推出的便是齐如山设计的新版本。齐如山看了这次演出十分激动。想不到这位风头正健的青年名旦如此虚怀若谷,从善如流,完全按照他的意见对作品作了认真的修改,他默默地想:这样的青年将来必成大器。

 梅兰芳时常接到齐如山寄来的信,累计足有百封,但他俩始终没有机会见面畅谈。只有时在戏园中碰见说几句话。直到两年以后,1914年的春天,齐如山觉得关于戏中的事情,专靠用笔写,说不清楚。他才到梅兰芳家拜访。从此齐如山与梅兰芳一老一少成为莫逆之交,梅兰芳始终把齐如山尊为长辈,据戏剧家吴祖光回忆,他在少年时亲眼看见梅兰芳把齐如山推在书房当中的大椅子上坐下,恭恭敬敬地跪在地上向他磕头拜年的情景。此后,齐如山经常前往,最初是与梅兰芳、吴菱仙、乔蕙兰一齐谈皮黄和昆曲,如是来往一年多。只是谈谈旧剧,没有说过排新戏。

到了1915年,第一舞台约来了南派名旦林颦卿,大演海派新戏,使北京的戏迷观众耳目一新,座无虚席。这时在东城吉祥戏院演出的梅兰芳,深受影响。这使的幕后智囊齐如山大显身手,他为梅兰芳编了一出旧式的新戏《牢狱鸳鸯》,演出后,大受轰动。从此,齐如山便成了为梅兰芳编剧的主要人物,或者说是“贴身编剧”之一。齐如山把编剧的原则,总结成四句话:“有声必歌”,京剧舞台上有声音就是歌唱,“无动不舞”,没有一个动作不是舞蹈;第三句话“石许写实”;第四句是“不许真器物、真东西上台”。这四句话很精辟。他为梅兰芳所编的新戏,就是这么做的。

齐如山又从古画中得到启示为梅设计一套古装打扮,并且把古代各种不同舞姿安放到京戏中。首先是《嫦娥奔月》,然后又有了《红线盗盒》、《天女散花》、《廉锦枫》等等,尽管这些戏李释戡、罗瘿公也参与了出谋划策,但齐如山却是最功不可没。

二十年代,是中国京剧鼎盛时期,当时京都梨园名角荟萃,各领风骚,杨小楼、梅兰芳、余叔岩号称“三鼎甲”最为突出,然后推出“四大名旦”。四大名旦的形成为新戏的改革再次吹响号角,竞争尤为激烈。当时“程派”程砚秋有罗瘿公、金晦庐;“荀派”荀慧生有陈墨香,“尚派”尚小云有金菊隐,而“梅派”梅兰芳的新戏多半出自于齐如山之手笔。特别是齐如山为梅兰芳从古装剧到神话剧再到言情剧,而且他也是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导演,他在剧目创作和导演方面都对中国戏曲起了非常大的建设性的作用。他排演的脍炙人口的《俊袭人》、《洛神》和连续上演的四本《太真外传》,是梅派新戏别具一格,长演不衰,立于不败之地。

1930年,梅兰芳一行赴美宣传中国京剧,轰动一时,成为中美文化交流史上的佳话。那一年,梅兰芳36岁。1930年2月26日,纽约百老汇第四十九街剧院上演了中国京剧,这是中国京剧演员首次在美国舞台上出现。三个月后,梅兰芳在美国接受了两家高等学府颁授的文学博士荣誉学位,这显然是他许多荣誉中最高的一种褒奖。而齐如山正是梅兰芳这次访美一行中的重要成员,正是这位幕后高参在梅兰芳得知洛杉矾市波摩拿学院鉴于他的艺术成就,欲授予他“文学博士”荣誉学位时,梅以他一贯的谦逊态度,说“实在不敢当”而婉言谢绝了,最早称呼梅兰芳“先生”的齐如山,本能的认为这个机会有可能成为改变对戏曲演员不雅称呼的质的飞跃,因而以此为理由再三劝说梅兰芳勇敢地接受,梅兰芳联想到自己的诗文书画朋友从来不愿与他称兄道弟,更不愿称呼他为“先生”,随处听到的尽是“梅郎”或“小友”之类不雅的称呼。如此想来,加上齐如山又说:“如今你有了博士头衔,那么大家当然都称博士,既自然又大方。从此梅博士更像是一种标志,以中国京剧演员的身份跻身于世界文化名人之列,为京剧为祖国争赢得了世界性的荣誉。回国后,由他口述,由齐的女儿齐香整理写就《梅兰芳访美记》。

齐如山京剧梅派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舞台起了很大的作用。他能够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成功促使梅兰芳访日、访美、访俄演出,而且在美国的演出也很成功,他很好地向西方宣传了中国的戏曲,让西方人对梅兰芳和中国的戏曲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这一点,他是功莫大焉。齐如山也成为梅兰芳的艺术高参、文学顾问、主要编剧,与他长期亲密合作,在打造梅派系列剧目、创造独特的梅派艺术等方面都起了极其关键的作用。

在他们交往近二十年中,齐如山为梅兰芳编过新剧二十几出戏,再加上几出旧戏的改编,总计约有四十几出戏。并亲自为之排演,同时还对梅兰芳演的昆曲有过安排,可以说齐如山是梅兰芳的幕后智囊,是当之无愧的。

齐如山于上个世纪40年代末取道香港去了台湾,在台湾继续从事写作和京剧研究,著作颇丰,1962年病殁于台湾。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法律声明 | 关于本站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7-2018 www.gaoyang.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河北省高阳县人民政府
主办:高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方式 0312-6699502
ICP备案号: 冀ICP备05019657号-1   网站标识码:1306280002  公安机关备案号:13062802000047